对此,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在致员工的一封公开信中提到了“备胎”计划,并表示,“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其实,华为在芯片端早已实现自给,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所说,消费芯片一直就不是备胎,一直在做主胎使用,华为始终坚持打造自己芯片的核心能力,坚持使用与培养自己的芯片。
在海思推出的一众产品中,麒麟芯片最为外界所知。2009年,华为海思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公开市场的手机终端处理器——K3,其后又推出了K3V2手机芯片,但因为产品不成熟,兼容性差、功耗大等问题,遭遇到了消费者的吐槽。这款芯片甚至在山寨机市场都无法立足,所以在公开消费市场并没有获得成功。
2013年底,华为海思推出了麒麟910,这也是他们家第一款SoC芯片,采用了28nmHPM制程工艺,出色的性能与功耗的完美平衡,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了华为海思旗下第一款“能用”的芯片。
当时华为搭载了麒麟920的华为P7、荣耀X1、Mate2等机型也开始逐渐被市场所接受。
如今,麒麟980综合性能已然跨入顶级手机芯片行列,足以和高通骁龙855,三星猎户座9820等SOC相匹敌。
面对即将到来的5G,华为在芯片端更是做到了世界领先。
1月24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 5000,这是目前业内集成度最高、性能最强的5G终端基带芯片。
它还是业界领先单芯片多模5G基带芯片,支持2G、3G、4G、5G合一的单芯片解决方案,能耗更低、性能更强。
华为在通过自己的不断投入科技研发的成本,进一步提升芯片自给率。
据《路透社》5月20日消息称,谷歌已经停止了与华为的业务往来,包括硬件、软件和技术服务,其中包括Android系统的服务支持。
虽然面临谷歌限制,但华为并非没有备选解决方案。
余承东早前就表示过,华为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一旦发生不能够使用安卓系统的情况下,就开启B计划。
其实,华为已经在研发一款名为“鸿蒙”的自研系统,虽然名字有别于最初盛传的“麒麟OS”,但也是一款基于Linux开发的操作系统,并且同时支持手机和PC。
任正非在上周六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受到禁令影响,华为的增长预计会放缓,但影响不大,只会略有下降。”
此外,华为公司总裁也否认了在美国本土生产5G设备的可能。他说:“即使美国请求我们在那里生产,我们也不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