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贺母寿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作家专栏栏
贺母寿
父亲过世后,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西安,和我一块住在西北大学的房子里。
我平时忙,没时间陪她,她很快结识了另外一些老太太。
大学里有了一批老太太,都是从乡下来的,情况大致和我母亲一样,老伴死了,就同当教师的儿女生活。他们没有文化,不能在家安静地读书听音乐,常聚坐在校门内的喷水池台上聊天。
我让她们不要老坐在那里,因为这是大学校门口,不是村头的老槐树下也不是公园。
她们听取了我的建议,以后是一日三次结对在校园内转悠。她们的长相,说话和衣着相差无几,而且横排着走,我笑着说:又视察啊?!
除了出去转悠和聊天,母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家做饭,母亲做的饭菜我爱吃。但母亲永远是怕我饿着,每顿总是让我多吃。她知道我差不多的时候吃过一碗就放下了,便特意从街上买了三个大碗,每次盛饭都盛到特别满。
有一年的夏天,我生了病,母亲熬煎了几日。有一天从学校的花园里偷偷折了一根桃树条,回来压在我的枕下,说能辟邪。
我看着母亲,突然发觉她的头发开始灰白了,我要把白发拔下来,母亲说:六十五岁的人了能没白头发!
我这才知道母亲六十五岁了。
父亲在世时,母亲从不让给她过寿的,我就不大清楚她到底多大的岁数,知道生日是阴历七月,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母亲说:“是二十八。”就有说:“初八十八不算八,二十八是个福疙瘩!”
母亲说的是乡谣,说得一脸的得意。
我就决定,从这一年起一定要给母亲过寿的。
七十岁以前的生日,我是通知弟弟妹妹都从县上赶来,头一天晚上吃顿长寿面,第二天再上饭馆聚餐,各人给母亲磕头,买些衣服和首饰罢了。到了七十大寿,原本还是一家人或一些亲戚来聚一聚,没料被一些朋友知道,需要给老太太热闹热闹,于是就在一个大餐厅摆了六七桌,祝寿全场布置得很有气氛。
母亲那一天很快乐,但嫌太花哨,又嫌害臊我的那帮朋友,说以后不要过寿了,到了八十岁了再说。
过了七十岁大寿,朋友们都知道老太太的生日时间了,一到阴历七月,就嚷着今年在哪儿过寿?
母亲说:“要过也行,但不能人多。”
我一直控制着人数,就那么四桌五桌。
人数不多,却讲究祝寿的地方,前几日就满城跑着看什么饭店名字好,先是在“高老庄舍”,再是在“文豪食府”,又在“福临酒家”。
到了前年,得知城南有个“常宁宫”,去举办了一次,去年又到城东一家“万年饭店”举办一次。
到了今年,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手术后一个多月又是七月了,寻来寻去,寻不着一个吉祥名的饭店,急得让朋友们分头打听。
后来好了,有一个“悦洋饭店”里的大餐厅叫“万寿”,母亲七十岁的生日就在那儿过的。
给母亲过寿,亲戚朋友们都会送礼品的,我是每次要写个大红“寿”字,或是用大条幅写上一段祝母亲健康快乐的话。今年母亲坚强地度过了难关,我该送给她写什么呢?
当一帮朋友来我家商量过寿的事,商量完了在客厅玩牌,我突然有了灵感,钻进了书房就画起了一张画。
这幅给母亲的画画得极其快,画好了连我也吃惊,认为是数年里最好的一幅。我想,这一定是天意,是母亲的功德,是神灵附了我体的。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16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施耐庵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老舍文学奖”“当代文学奖”等50余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香港“红楼梦·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被翻译出版英、法、德、俄、日、韩、越文等30余种。被改编电影、电视、话剧、戏剧20余种。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投稿说明】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欢迎关注“浅海文苑”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