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到宁山寺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文苑天栏地
那年春到宁山寺
文/卢维侃
三年过去了。又到了春暖花开,人们郊外踏青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那年,和战友马长宁一起同游少华山下宁山寺的情景。
那年,远在华县的老领导打电话,邀请我们几个战友去华县,参加他女儿的婚礼。这可是多年不遇的喜事和机缘!我和马长宁遂相约去趟华县。一是为老领导的女儿贺喜,二是看看多年未到的第二故乡。长宁刚买了辆新车,载着我朝华县一路驶去。
下午五点多到了华县,我们受到了战友马向飞的热情款待,在新落成的德润福酒店订了房间。当晚又邀了几个留在华县的战友吃饭。席间,问起了如今华县的旅游景点。马向飞知我信佛,就说你们可以去少华山 宁山寺转转。
第二天一大早,我叫上马长宁,一块儿开车去了宁山寺。一路上田野纵横,林木蔽日。不大一会儿,就到了位于少华山脚下的宁山寺。
只见青山巍峨,林木葱郁。竹林茂密,溪水长流。鸟鸣涧幽,清香氤氲。抬眼望去,宁山寺三个大字,写的庄重遒劲。不由使人想起那首著名的唐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进入天王殿,四大金刚像雕塑得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往里走,大雄宝殿上的释迦牟尼佛像清净庄严,仿佛正在莲台上讲经说法。两边的十八罗汉像,个个脸颊丰满,手执法器,或坐,或卧,或站,形态各异,示显着各位菩萨的解脱和道行。大殿里,香烟缭绕,木鱼声声。我和长宁一一参拜,烧香叩首。在佛菩萨面前洗刷掉自己内心深处的罪孽。
从大雄宝殿出来,来到了最后的法堂。因是偏僻小庙,游人不多。法堂里也没有几本经书,却是见到了这儿的主持悟德比丘尼。老师父八十多岁了,慈眉善目,穿着僧衣,显得那样慈悲,安详。当我们问起宁山寺的历史概况,老师父告诉我们:宁山寺最早叫莲花寺。北宋熙宁五年,少华山这儿因地震崩塌,伏压数百户。人们认为是妖魔作怪,就建了静山堂一座,以期镇降。后来再次发生地震,当地民众就期望借佛陀的威德来降妖镇魔,请愿将莲花寺改为宁山寺,以镇之遂平定。明朝嘉靖年间,华县发生八级大地震,死亡人数数以万计,建筑物大部倾塌殆尽,活生生将宁山寺下移了七八里远。但寺院殿宇片瓦未损,被当地人传为奇谈。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慈云法师住持宁山寺。发愿募资整修破败的寺院。扩建了知客堂,笔室,外廊等,使得宁山寺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改革开放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寺院在住寺僧人和广大信众的努力支持下,得到了更大的改观,成为了附近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听着悟德师父的讲解,我们对这座千年古寺的兴衰更替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世事沧桑,星移斗转。历经数次灭顶之灾,而依然屹立不倒的不光是寺院,更是人心啊!
几年过去了。那年和我同行的马长宁因病已经作古。想起他,想起那次的宁山寺之行。感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我们活着的人,争取过好每一天吧!
作者简介:
卢维侃,年过半百。年轻时从军于武警部队。退役后辗转于数个企业。爱好文学,喜欢阅读。兴之所致,涂鸦两笔。现就职于西安某国有企业。

【投稿说明】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欢迎关注“浅海文苑”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