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骆驼祥子》有感(勇气——读《骆驼祥子》有感)

读《骆驼祥子》有感

勇气

读《骆驼祥子》有感
声名水书
此时的天气,还是冬天,《骆驼祥子》静静地躺在我手边,我希望有一场冬日里的太阳,可是老舍却说,你抓不住它。

《骆驼祥子》不长,介于中短篇小说之间,是几个小时就能读完的一篇文章,在这几个小时中,你得承受住,他把一个美好的,勤劳的,善良的,健壮的祥子撕毁,他把一切希望摆在你面前,却又让你够不着他。然后老舍先生带着绝望跳进了太平湖。
祥子第一次靠努力攒钱买车,被当兵的没收,命运有补偿,让他“偷”回几头骆驼,它不让你绝望;好不容易卖了钱,准备重新开始,钱又被孙侦探骗去,它还不让你绝望,虎妞又帮助祥子买了车;日子快过好了,虎妞难产死去,带着那个未出世的小孩,你以为这回真的绝望了,曹先生又出现了,他可以帮助祥子和小福子;最后,这一点点火柴般的希望,又被小福子的死打碎了,此时的你要如何,是放弃,还是挣扎?祥子选择了放弃,沉落,堕落······

于是所有的错都是这个社会的了,老舍说“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人堕落变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
故事里,现实里都告诉我们,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随时会被生活逼入窘境。可是从来不止一个时代如此,所有时代都如此。
如今我们又没有像祥子那样面临生存危机吗?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低龄化,从小争名校,争教育资源,现在学生们拼命地学习,就是为了在分数上与他人拉开这么一点差距,以随时准备保住自己的阶级地位或阶级跨越。 哪怕你考上了好学校,找到了好工作,三不五时冒出的新闻拼凑出年轻人们需要面临的残酷图景:“996”式的拼命之后,是35岁就可能被“淘汰”的前景;工资的增速,不一定赶得上房价和房租的涨幅;一场大病,随时可以使一个中产之家返贫……
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写道,“当整个社会形成一股上升气流时,即使缺少上升意欲,也可以在不知不觉间随大气流一同上升,而当整个社会不再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只有上升意欲强烈并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才能最终得到上升,不具备上述动力的人便只有跌落了。”

为了不“跌落”,人们只能不断努力,“就像是骑在一辆随时会倒下的独轮车上,感受到背后不断逼近的不安,非得骑到把自己累倒,不死不休”。
所以读完《骆驼祥子》,我并没有同情祥子,痛恨当时的社会,时代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烙下了印记,睁开夜的眼睛,众生都在苦难中挣扎。祥子本可以独自接受曹先生的帮助,辛苦却平凡地过一生,好过坑蒙拐骗,沉沦堕落,他却没有。
《人的疆域》里说,无论人类经历了多大的绝望,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中,总包含着芝麻大小的希望。上天给祥子关上了一扇门,却给他开了一扇窗,每次的灾难都给了他希望,只是最后,祥子放弃了那点希望。
可是我们却必须以你的勇气加上我的勇气,让一切闪耀的希望不会熄灭。此文我要献给在学习道路上屡次受挫,屡次战斗的孩子们,希望你们不学祥子的结局,能有坚硬的盔甲,接受时代给我们的每次“残酷”。
   
读后感写作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所谓“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
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
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想。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读《骆驼祥子》有感相关文章

赞 (0)
版权声明